10月24日,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共同推荐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正式对外公布。这100名官方盖章认定的杰出民营企业家,是我国过亿非公经济人士的代表。
笔者注意到,在上述100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中,A股上市公司掌门人占比约为三成。
民营经济是国家经济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看到,民营经济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资本市场这一重要平台。
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再到新三板,民营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据初步统计,2017年1月份至2018年6月份,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融资的企业共501家,募集资金总额约3224亿元,其中实体企业占比90%以上,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均较同期大幅上升。
这要得益于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企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升级。监管层通过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基础性制度,支持不同所有制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持。
当然,在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资本市场还有很多事情可做。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日前从三方面予以阐述:一是增强创业板的包容性,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推进新三板发行与交易制度改革,提升对挂牌企业的融资服务功能。二是鼓励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各类资管机构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募集资金,发起设立主要投资于民营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债券投资基金,积极参与民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三是探索运用成熟的信用增进工具,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解决发债难的问题。支持中小型民营企业发行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券和其他专项债务工具。
值得关注的是,10月24日,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披露了2018年纾困专项债券发行公告,称将于10月26日簿记发行10亿元。这一债券的发行,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拓宽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资金渠道的重要一环。专项债券的落地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据了解,目前多家承担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责任的主体企业对此持积极态度。
笔者认为,对民营企业而言,资本市场不仅仅是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还帮助企业通过资本证券化带动企业规范治理,从家族式管理走向现代企业制度。这为大股东带来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建设方面等众多无形的财富。
所以,对民营企业而言,要做大做强,要规范运行,必须借助资本市场这一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