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正义作
□徐建华
小到定制服装、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供给,大到为企业提供全流程运营管理,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可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为此,10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通过了《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加快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推进互联网在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研发各个方面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但同时也要看到,互联网+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互联网+社会就变成社会信息化,互联网+环保就可以绿色化发展。但是,最具备条件的,还是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这将成为互联网+最先突破的一个领域,也是“中国制造”提质升级的重要一环。正如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指出的,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这对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如何更好地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从而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和“中国制造”提质升级,国务院会议给出了四大方面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即要营造有利于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环境;要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内网、外网建设;要加大政府对基础网络建设的支持;要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开放融通发展。具体措施有很多,包括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发展大型工业云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及产业上下游、跨领域各类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的广泛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制造资源、数据等集成共享;完善法规、标准、标识解析等体系;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工业无线、低功耗广域网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前沿技术应用;推动发展智能、绿色的先进制造业等。
应该说,这些实打实的举措和措施包含了方方面面,也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相互融合的特点,它既有“互联网”经济的创新基因与特色,又有“制造业”的高品质要求和不断追求卓越的愿景。当今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但与前几轮工业革命不同的是,这轮工业革命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特征,尤其是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普及应用,产生了真正的大数据,使信息服务进入网络时代,真正引发了一场革命。再加上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让“智能制造”成为各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如果说数字化、网络化是这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将形成这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长远来看,“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不断产生,引发产业、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为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历史性发展机遇。短期来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无论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振兴实体经济,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对制造业的升级提质。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但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质量水平不够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向制造强国转变任重道远。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是重要一步。因此,我国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借助“互联网+”的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品质,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尤其是智能、绿色的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还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研发出一批智能化的产品,同时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的信息化,并在企业层面建立起一个工业互联网或者叫物联网,把信息技术用在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过程,大大提高“中国制造”的质量和效益。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既有着鲜明的“互联网”经济特色,也折射出“互联网+”在“虚拟”经济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但相信只要坚持标准先行、质量第一的理念,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安排,就一定能促进“中国制造”完成提质升级,不断迈向高端。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