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超级品牌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品牌中国 » 正文

徐工集团创新叫响中国品牌

分享次数:342 发布时间:2018-12-5 来源:人民日报

徐工集团起重机械事业部的结构车间里,100米长的转台智能生产线上,10台智能焊接机器人不停忙碌,动作精准有条不紊,前后步骤环环相扣。“这是全球起重机行业首条大型结构件智能化焊接生产线。”工艺师吕金波介....

徐工集团起重机械事业部的结构车间里,100米长的转台智能生产线上,10台智能焊接机器人不停忙碌,动作精准有条不紊,前后步骤环环相扣。

“这是全球起重机行业首条大型结构件智能化焊接生产线。”工艺师吕金波介绍,智能生产线投运后,自动化焊接率从40%提升至90%,产品一次交验不合格率降低至1%以下,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依靠创新,徐工集团29年来主要指标位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位,目前居世界行业第六位。今年1至9月,徐工主机产品销量保持高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875亿元,其中主营收入同比增长44%;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5%,利润、利税分别同比增长42%和44%。

创新精神引领:初心不改始终聚焦主业

从最初的“三厂一所”到现在涵盖工程机械与核心零部件、重卡、环境产业、矿业机械四大板块54家企业,制造基地遍及全球,产品远销182个国家和地区;从诞生新中国第一台汽车起重机、蒸汽压路机,到如今制造出世界领先产品——回望75年发展历程,徐工始终坚守主业、初心不改。

2010年,徐工千吨级履带起重机下线;2011年,2000吨级履带起重机下线;2012年,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成功下线……在如此短时间内实现产品吨位的三级跳,徐工是怎么做到的?

“这得益于徐工一以贯之的创新精神引领、创新道路选择。”起重机械事业部副总经理单增海直言。

在世纪之交,国内吊车市场普遍以中低端和小型化为主、发展策略上以模仿和跟随为主。徐工以巨大的勇气与担当,选择了走高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吨位的“三高一大”发展道路,增加科研人员结构比例,集中力量实施自主研发、科技创新,逐渐与国内同行拉开了差距。

“中国装备正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国内市场向全球装备市场全面挺进。”徐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说,“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今天,更不会有未来。”

2014年,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容量萎缩到2011年高点时的28%,很多企业转投房地产等其他行业。面对行业生存危机和国家建设需要,徐工不断加强创新研发,在重卡车辆、环卫设备、矿山机械等新领域加快布局,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创新能力驱动:技术护航锻造中国品牌

1万小时无故障!徐工自主研制的400吨级挖掘机油缸,出口澳大利亚交付使用后刷新了纪录,标志着又一款中国核心零部件技术走在世界前沿。

4年前,澳大利亚矿山巨头力拓公司来中国寻找合适的供货商。当看到徐工有主机产品销售时,便询问可否供应液压油缸。由于我国挖掘机油缸产业起步较晚,技术和工艺水平受到制约,长期没有一家企业能够供应该产品,徐工当时主机上的液压油缸也依赖进口。

“打造中国品牌,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变革是不得不迈过的一道槛。”徐工液压事业部党委书记、总经理陈登民回忆,项目初期接连遭遇机加工水平不足、无油轴承密封件空白、铜合金焊接件替代技术不成熟等难题,项目完工后又经历了产品下线30小时就“罢工”的考验。

33吨、45吨、70吨、90吨……随着自主研制产品吨位纪录不断刷新,一系列技术难题相继被攻克。

好消息不断传来:新型电控变速箱打破跨国公司垄断开始实现自主可控;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2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700吨液压矿用挖掘机等填补100多项国内空白……

多年来,徐工始终保持年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的5%左右。20年前,徐工的专利数仅为6件;眼下,这支2.3万人、平均年龄34岁的年轻队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拥有发明专利1413件。

创新平台支撑:智能服务助力转型发展

平台上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闪耀着密集的“星光”,每个光点都代表着企业销售的工程机械——徐工2016年发布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跨行业、跨领域Xrea工业互联网平台。

平台最新数据显示,入网设备已经超过61万台,覆盖国内外330个不同区域、60多个行业、400多家客户、20多个应用场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徐工研发模式、制造模式、经营模式、服务模式以及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变革。

去年10月,徐工发布智能制造实施方案,提出10大建设任务、25个子课题,以数字化工厂、智能化装备、网络化供应链、绿色制造技术为支撑,开展智能生产,提供智能服务,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和保障。

眼下,徐工智能化改造已在7个公司铺开,瞄准31个智能化单元、9条智能生产线、5个智能化车间,重点聚焦关键工序设备的智能化改造、设备互联数据分析、工业大数据探索应用、全生命周期质量大数据系统、智能供应链平台建设等重大任务,将快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提升。

智能制造是创新载体,工业互联网则是依托平台。针对工业企业“生产方式大变身”的需求,徐工为每一台工业设备配置了“黑匣子”,让设备“开口说话”,将设备运行状态、工作效率、故障信息等关键信息,以数据方式实时精准传送至平台,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实现产品研发、制造、营销全过程管理,从而助推制造企业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从低端走向高端,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05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