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超级品牌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大数据:中国消费盛宴花开

分享次数:389 发布时间:2018-11-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赵建华)“双十一”的快递尚未全部送完,中国的商家已经开始筹划“双十二”的到来。从年初到年尾,他们只关心一件事:如何把商品和服务卖出去。春节、端午、国庆、中秋、重阳、元....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赵建华)“双十一”的快递尚未全部送完,中国的商家已经开始筹划“双十二”的到来。从年初到年尾,他们只关心一件事:如何把商品和服务卖出去。

春节、端午、国庆、中秋、重阳、元旦,每逢节日必有促销。为了刺激消费,中国商家还不断创造着新“节日”:“双十一”“双十二”“618”。“双十一”消费的火爆程度,不亚于西方的圣诞消费旺季。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1月11日当天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约27%,再创历史新高。网络消费风靡一二线大城市后,消费正向三四线城市延伸。“80后”“90后”年轻消费群体占比超过70%,成为此次消费的主力军。

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者算不上富人,但他们的消费能量惊人,且势头不减。商家集中促销的日子里,数不清的白领、蓝领、学生,会到网络零售平台物色各自心仪的商品。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网络零售额更是领先。

中国市场繁花似锦,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距离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日子越来越近。宏观的统计指标显示,反映消费品市场发展水平与规模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年达到366262亿元。

但改革开放前,中国市场却相当窘迫,百姓手中没钱,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商品更少。197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1559亿元。

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依然记得当时的情形。1976年她插队抽调回城工作一年多后,家里给她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她十分珍惜,至今仍然保留着。她说,当时上海表表盘比较大,自己的那块表的表针带个红箭头,这对当时的女孩子来说已经很时尚了。

和手表一起保留下来的,还有一台蜜蜂牌缝纫机,是80年代中期父母送的礼物。时至今日,这台缝纫机虽然已很少使用,但她仍然精心地保留着。任兴洲说,现阶段商品非常丰富,商品价位也多样化,消费者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自己买布料动手做衣服的现象已经很少了。但看到这台缝纫机,既能感受到家人的关爱,也能时常回想起当年的消费情景,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任兴洲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恩格尔系数发生了显著变化。2017年为29.3%,比1978年下降了34.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老“三大件”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消费水平和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老“三大件”是许多中国家庭婚嫁必备的商品,是年轻人向往的“高档”消费品。一个家庭要储蓄很长时间才有能力购买。精心爱护手表:稍有划痕就会心痛不已,赶紧用牙膏拼命擦拭,恨不得光滑得让蚊子站不住脚、苍蝇打滑。自行车:把手套上皮套,车梁用彩纸裹起来,车座罩上灯芯绒套,前后轮轴都要装上“风车”。缝纫机:经常添加润滑油,防止生锈,机头包着“头巾”,保持一尘不染。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能印证当时的情形。1979年,生活条件较好的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手表204只,自行车113辆,缝纫机54.3架。在农村,“三大件”的普及率不及城市的一半。电视机更是稀缺,直到1980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黑白电视机32台,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只有0.4台。

时过境迁,中国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三大件”中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先被“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取代,后来又更替为“移动电话、个人电脑、私人汽车”。

家庭规模变小后,2017年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35部,计算机80.8台,家用汽车37.5辆;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46部,计算机29.2台,家用汽车19.3辆。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研究室副主任陈丽芬研究员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经历了三次大的升级。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由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向耐用品消费升级;2001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之后,住房、汽车消费成为主导,服务消费快速增长;2011年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服务消费加速升级。2017年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消费主体个性化需求特征明显,对商品与消费的适配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完)